“唱片已死”正伤害中国音乐原创力发布时间:2012/5/28 阅读次数:3411
刘欢喜欢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媒体近年对他的曝光也不多。随《甄嬛传》的热播,才发现这部剧的音乐主创原来是刘欢。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欢称“唱片快成笑话了。创作者费了这么大劲,正版唱片就卖几千张”。像《甄嬛传》影响这么大的电视剧,原声大碟也就首发三千张,刘欢说“这就是正版唱片的销量。”针对“唱片已死”和音乐人的生存,刘欢说:“现在做音乐是要投入的,乐手、录音棚是要付钱的,你把他们都榨干了,他们怎么弄呀。现在不是积极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过去说出唱片是赔本赚吆喝,现在连声都听不到了。 ”
“唱片已死”已不是什么新闻,前些年宋柯就喊过一次,后来宋柯去开烤鸭店,更是把唱片业的衰落用一个决绝的改行姿态表达了出来。乐迷只要想想自己多久没进音像店了,就会感知到唱片业的现状。
唱片业衰落的原因很多,数字下载、电视选秀、版权意识缺失、音乐原创能力弱、包括各类商业潜规则,都在使中国唱片业一步步走向深渊。有统计显示,到2009年我国CD唱片年销量只剩下1.3亿元,只有2003年唱片市场的10%。虽说唱片业在衰落,数字音乐的蛋糕却越做越大。去年中国各种形态的数字音乐的总产值,据说超过了300亿元,但让音乐人绝望的是,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却与他们关系不大。包括唱片公司到词曲作者,从这个巨大的蛋糕中,能分得的收益还不到3%,在各国音乐人中比例最低。有专家调查,在美、日、韩等国,音乐的内容方至少拿到总收益的70%,而中国大多数收益都让渠道商以各种方式据为己有了。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音乐市场在去年,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美国一直是全球流行乐的风向标,去年它的数字音乐已占全部音乐市场份额的50.3%,首度超过了实体唱片销量。但另一方面,美国CD销量下滑的趋势却在变缓,只比前年下降了5%。这意味着,数字音乐和唱片在经过多年格杀后,乐迷也出现了分流,其实数字音乐的收费下载,在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唱片业。但中国的CD销量却在一直快速下滑,据说能达20万张,已成年度销量冠军了,其中还有大量注水成分。
应当说,中国唱片业的衰落,只靠唱片公司的改变,已很难扭转颓势。过去唱片公司的主要投资,是对音乐的投资,如发现、培养、包装和推广艺人。然而,目前这种行业链,却被完全破坏了,电视台、电信企业、网站似乎都有了造星能力,在这种音乐话语权被分散的情况下,唱片公司过去的商业模式显然已经死亡。音乐市场从行业链变成了 “多通道”盈利模式,艺人可出CD,可在网上或手机上销售音乐,可有现场演唱收入,甚至有一些衍生产品如玩具、书籍、T恤及卡拉OK收入。唱片公司只能到不同的通道去收钱,但这些与直接的卖碟变现不同,都依赖于严格的版权保护环境,一旦版权保护意识薄弱,这些收益都成了唱片公司的“空中楼阁”,确实能看到,但却收不到口袋中来。
而这种状况最终影响的是音乐人的原创力,当音乐人生存都变得困难时,专注投入音乐创作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原创力只会越来越弱,中国音乐界目前已经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这需要所有与音乐有关的经营企业改变理念,如果不保障音乐人的生存与权益,最终损害的是与音乐相关的这些企业的整体利益。当人们发现新音乐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却发现这些音乐与中国无关,到那时再追悔莫及,就为时已晚了。改变这种状态已变得越来越迫切,需要像刘欢这样知名音乐人的共同努力,因为你们拯救的不只是自己的未来,也是后代的音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