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落户京城发布时间:2011/6/20 阅读次数:2216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业内人士认为,“挂牌”的最大意义很可能吸引更多文化机构入驻北京。对于北京音乐产业的升级方向,音乐界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分久必合
抱团发展
据记者了解,早在一年多前,北京市发改委就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多家骨干音乐企业,最终提出了构建国家级音乐文化产业基地的设想,即化零为整,打造中央、地方、民营、外资等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集聚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目前,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北京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方案,将进一步明确基地的发展定位、目标、思路,突出建设内容、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全面系统谋划基地建设与发展的行动。根据规划设想,未来北京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将形成“双轮驱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双轮”都在朝阳区,这与目前北京音乐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相契合,分别是在京通快速和朝阳路之间的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以及在东四环和五环之间的北京音乐创意产业园,这两大园区均具有空间、区位、成本优势。从定位上看,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将集中在音乐投融资和交易、原创音乐孵化、音乐产品输出、音乐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等环节,努力构建“全国的音乐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北京音乐创意产业园则将以吸引地方音乐剧团院团及国内外知名音乐机构为重点,实现中国民族音乐展示、国际音乐机构交流、高雅音乐传播等平台功能。
“多点”园区有的在人气旺盛的中心城区,也有的在自然环境优越的郊外。借势中心城区的人气,天桥演艺园区将以京味文化、传统艺术为主并融合现代演艺精华,重点发展文艺演出、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文化商务等内容,充分展现首都南中轴线文化魅力。同样在中心城区的中国唱片总公司创作园依托其民族、原创音乐版权资源,更偏重于建设专业性的音乐基地,建构“中国民族及原创音乐文化创作和交流中心”。
北京音乐发行
全国领先
按照规划目标,北京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力争用10年时间,建设成为音乐文化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业态丰富、高端环节突出、供给消费旺盛的音乐文化服务综合体,成为国内外音乐机构集聚、音乐人才聚集、音乐活动集中、产业服务集成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承载区,成为传统与现代音乐相承、高雅与通俗音乐相映、民族与海外音乐相融、大众与特色音乐相合的多元音乐文化展示交流地。
虽然北京是全国第三个获得批复的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但与上海和广东相比,北京发展音乐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及产业优势更加显著,为发展北京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丰富的资源支撑。
从音乐市场规模看,其优势显著。目前,北京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额接近12亿元,占到全国一半以上。音乐演出市场走在全国前列,相关演出场所和院团分别占到全国的28%和9.4%。数字音乐处于绝对优势,市场规模约6亿元,占全国的30%,数字音乐渠道覆盖广泛,近20家开展音乐互联网下载业务的网站,音乐下载量约占全国的70%。音乐版权使用费收入全国最多。音乐市场国际化特征鲜明,涉外音乐剧目占北京涉外演出的近七成。
依托“物理概念”
担当产业激活器
据相关人士介绍,已有的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的架构,广州和上海也是一基地多园区的格局。从现状上看,北京国家音乐基地可依托现有自行发展的园区,选取地势相关、业态相补、特色鲜明、发展良好的园区纳入基地这个统一的组织架构是最可行的,通过挂牌应该能吸引更多文化机构入驻。
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沈永革认为,从目前来看,这个基地还只是一个物理的概念,政府的大方向很好,但是要对音乐产业形成实际带动,需要看基地未来的具体操作,它承担什么功能,会否有统一管理细则等措施出台。在一些比较亟待解决的产业瓶颈上,沈永革认为,北京首先应建设一批规模和设备完全适用于流行音乐现场演出的场所。“规模不用太大,能容纳500-1000人就行,平时也可以作为音乐人发布作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商报记者 郑洁
(责编: 竹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