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的聆听—乐评人重塑流行音乐价值观发布时间:2007/10/19      阅读次数:3477

全球流行音乐的困境与转型阶段已经到来,在上周,麦当娜与合作25年的华纳唱片分手,她没有加入其他唱片公司,而是与一家巡演公司签约;电台司令乐队也开始独立在网络上销售作品,并大胆地让歌迷自行定价;九寸钉乐队也与18年的唱片公司说再见,他们很可能自己经营自己。在一周时间内,唱片工业原有体系与模式遭遇到了几位大牌艺人,甚至是巨星级艺人的冷漠,这都标志着传统的主流唱片公司与传统主流音乐正处于失势的境地。而在国内,以台湾商业流行音乐为主流价值标准的传统概念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强调极度娱乐、极度快餐化的台湾主流商业流行音乐渐失统治力之后,一批小众化、文艺化的音乐正在成为一批新乐评人推崇的新音乐。理想主义的独立音乐在商业音乐的阴影之下,变得越来越有声有色。

近期,一批乐评人推出了30张的“有观点的聆听”系列唱片。唱片包涵了民谣、内地地下乐队、台湾原住民音乐,有文艺气质的台湾女歌手。作品包括林一峰的《生活》、《一个人在途上》,洪启《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巴奈《泥娃娃》,木玛《丝绒公路》,苏打绿《小宇宙》,自然卷《大卷包小卷》,陈珊妮《红楼演唱会》,陈绮贞《华丽的冒险》等。唱片公司还特别提出了“浇灌音乐”的观念,这也是以往唱片发行中很少提及的。

  对地下音乐、独立音乐、文艺气质音乐的喜爱在小群体中一直是有传统的,但在目前情况下,他们再次呼吁歌迷去“有观点的聆听”则是很不同寻常的。在商业主流音乐盛行时,这种呼吁基本上是无人喝彩,因为,商业流行音乐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部分歌迷的需求。但是,现如今,主流音乐不主流,商业音乐不音乐的现状,造成了整体唱片业的无所适从。在主流危机之下,人们开始动摇了对原有主流价值观的肯定,开始寻找新的潮流。

  旧有的台湾商业流行音乐在这几年越来越窄,能够带动流行的只有嘻哈音乐,而这一类音乐上拥挤着太多同类歌手。如周杰伦、陶吉吉、潘玮柏、王力宏、林俊杰、吴克群等等,嘻哈音乐的单调使得产生流行金曲的几率大为减少。近年来,要想凑齐十大金曲已经是越来越难,甚至出现每年只能期待周杰伦一人支撑市场与流行的尴尬局面。

  台湾的商业流行音乐严重依赖于低龄歌迷,而低龄歌迷希望得到的音乐必然有许多是肤浅的。所以,近年来,台湾商业流行音乐水准日益下降,这也最终导致歌迷水准的整体下降。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一种更笨、更白痴、更可笑的流行音乐环境。在音乐已经不是重要标尺情况之下,过度的包装,过度的视觉攻势,过度的娱乐绯闻影响,使得音乐环境更加恶化。

  几年前有一部搞笑美国电影,讲的是由于大部分美国人只吃简单的垃圾食品,变得越来越傻,这些人之间的婚姻导致生下的孩子更傻。于是,美国人变得必须重新进化,必须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重新启蒙。这看上去是笑话,但从目前华语音乐状况上看,这还真是有现实意义的。

  “有观点的聆听”是一批乐评人重新定位流行音乐价值观的一次努力。他们首先不赞同现有的台湾商业主流音乐,也不认同现在流行的网络音乐。他们更希望回归80至90年代有一定理想主义,有一定文艺气质,有一定纯粹的民歌风格,更个人化、更不为商业所左右的音乐。他们想恢复过去把听音乐当作是一种欣赏,一种有思想,有品位的价值观,而不只是把流行音乐当做一种迎合性的、娱乐性的消遣。他们希望歌迷是有主见的歌迷,创作人也是有主见的创作人。

  “有观点的聆听”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但如今,在主流日益苍白的状态,这种概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有观点的聆听”由乐评人的提出并得到唱片公司的配合,如果能得到整个行业及媒体的响应的话,这将成为一次很有价值的音乐运动。